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

給球員的一句良言

給高爾夫球員的一句良言
   古云「良言一句三冬暖」現代人的溝通與表達已不像從前那樣溫和了,動不動就罵人,對別人又沒有耐性,不願多聽別人的意見更不願接受別人的想法,往往都認為自己都是對的,甚麼專業、專長的意見都聽不進去,偶爾還得理不饒人,用詞淺句處處攻擊對方,好像沒有如此就矮人一截,冷漠已是不爭的事實,尤其愈繁華的地方愈嚴重,台灣有了科技卻沒了人性可悲呀?
   台灣的高爾夫在70年代是以禮儀規範的高尚運動,也是主導亞洲的一項運動,但目前已被韓國及亞洲各國趕上,段層現象非常明顯,是想為何會如此呢?是物質誘惑、球具差、身材不足……..等,我想一致的答案都會是:「選手本身不夠努力所致」,無法吃苦耐勞,記得有人告訴我南非名將普萊爾,身高只有17而已,為何球技如此精湛,在那物資缺乏的年代,有一位球友給了普萊爾一支沙坑桿,結果第三天普萊爾拿著已磨損不堪使用的桿子還給球友,普萊爾三天的時間都在沙坑裡度過,如此努力的想要將自己的球技提昇,難怪奪冠如探囊取物,也獲得多項四大賽冠軍。另外韓國女選手朴世莉,父親要求練球是在墳墓附近每日天亮前練至天黑止,讓精神專注心無旁騖。另目前球員將是長春選手但仍在美巡賽比賽的斐濟名將維傑辛,在尚未成名前,埋首於泰國北部山區勤練球技二年餘,目前仍是美巡賽最勤勞的選手之一,高爾夫運動一份耕耘一份收穫,球技是觀念與動作完全配合之下去實踐的,很多人了解理論也讀了各種高爾夫書籍,但身體就是不由自主的做不出來,如此想要精進恐怕無法如願的。
   現在的選手外在誘惑太多,加上父母親的溺愛,練球不要說打上一天,就是一小時就叫小朋友休息,無自動自發的精神,老選手說:以前是起床等天亮練球,現在是天亮了仍不想練球,如此的觀念當然被其他亞洲各國趕上,選手們請勤勞的練習吧?努力是成功的不二法門,躺沒有比其他人努力獲多一分的耕耘,怎會有特殊的成就呢?雖然良言不見得好聽,仍希望並苦口婆心的告知,努力才是成功的道路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