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

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

影片上傳教學


高爾夫急診室

『高球急診室』顧名思義就是診斷或調整球友們,高爾夫球技上不良的姿勢,當然調整多年的老毛病或姿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如有必要時除看急診外也要做一連串的簡易開刀,讓球友有完美的高爾夫基本姿勢,球技自然精進。

高爾夫義診區
請上傳正側面揮桿姿勢

基本揮桿【切推桿】

基本揮桿【切桿
果嶺邊的切球,在高爾夫運動中是一項比較精細的技巧,看職業選手們雖然沒有on上果嶺但總能一切一推完成標準桿,不致在果嶺邊像炒飯一樣,炒過來炒過去,很難搞定一顆靜止的球。

○首先站姿必須要開放約15~30度(視距離而定) 
○set up球桿延伸時,桿身指向左邊身體外側。
○切桿時不得減速通過擊球,若想打高拋球時,起桿時早一點曲腕即可。







基本揮桿沙坑】
沙坑是球場障礙區的一部份,準備擊球時不可觸碰到沙,否則依高球規則『球員不得以球桿或其他物品碰觸沙坑內的地面或水障礙區內的水』若違反第13條4規則時必須罰二桿。
○首先要將站姿開放並壓低正常站姿高度。
○靠沙坑桿特殊結構,將桿面打開,靠桿面背後樑從球後方4cm處滑過沙的表皮層,唯桿頭不可減速。







基本揮桿推桿】
有句名言『Driver  is  show,putter  is  money』可見推桿在職業選手中的重要性,一般切.推桿良好的選手們,不太會出現柏忌(bogey)的情況下,成績自然名列前茅。

○推桿最重要的就是節奏,像鐘擺一樣不急不徐。
○平坦果嶺下,推桿面最好能與推桿路線或球洞成垂直線,手部不要晃動。



基本揮桿【上、下桿、收桿】

基本揮桿姿勢
上桿與上桿頂點
高爾夫為靠身體旋轉之圓周運動,球桿頭是距離最遠的地方,所以桿頭之速度應當最快,雖說桿頭最快,但是如果用手腕舉起桿頭那將是很不好的壞習慣;為了促使身體、手及桿頭三點的上桿圓周軌道一致性,必須在練習場多練習,並發揮個人協調性,才能掌握球的方向與距離。

一.上桿的標準站姿
二.如何開始啟動上桿
三.身體、手與球桿三點圓周軌道一致性
四.上桿之時間差距
五.上桿頂點最佳位置


1.上桿的標準站姿
○首先兩腳之重量應一致,兩腳與肩同寬,靠左或
○手部輕握球具,讓桿頭有重量,球桿與左手成一直線,造成左肩比右肩高出8度左右。
○右腳之腳尖必須朝前方,且應與目標線呈垂直90度角。
○左腳之腳尖最好與右腳尖平行,但視個人可收桿範圍可向外偏一點。




2.如何開始啟動上桿
○因為左手與球桿成一直線,只要身體旋轉即可劃出不疾不徐圓周,感覺身體、手與球桿以頭部為中心軸自然的轉動上桿,或有部份球友以左肩啟動,讓最外圍的桿頭直到對準目標後感受片刻靜止。
○一般球友轉身時太僵硬,可用左腳適度配合往內靠攏,達到自然轉身目的。
○握桿時手的背面與桿面應一致性,才容易擊中球的甜蜜點位置。




3.身體、手與球桿三點圓周軌道一致性
○手腕是球具與手臂連接觸,球桿與手臂從直線到彎曲90度角,手腕是關鍵。
○轉身時手臂應是被動的,不宜有太多動作,一般身體轉45度時,手是90度球桿是180-270度中間。
○右手軸至手心長度應是圓周的半徑。




4.上桿之時間差距
○用身體旋轉的上桿時間會比用手拿的上桿時間慢0.2-0.4秒鐘。
○從開始啟動至上桿頂點約需要0.8-1.2秒鐘左右,頂點應有片刻的靜止時間(0.1秒也可以)





5.上桿頂點最佳位置
○左手與右手之頂點最好在右耳平行線高度最佳
○上桿頂點除了要片刻靜止外,球桿之桿身也要對準目標線。
○身體旋轉時,記住側移或高低起伏不要太多為宜
○上桿頂點時,球桿之桿頭對準目標。





下桿及收桿
完美的下桿會有紮實的擊球效果,所以下桿應是球桿從靜止中的頂點加速啟動旋轉身體後擊中球心,身體旋轉的速度越快,表示擊出的球就飛行越高且遠,但是能讓下桿後完成完美的收桿,才是穩定的表現。

一.下桿如何開始啟動。
二.下桿時手部與身體的連結動作。
三.擊中球後手部自然送桿動作。
四.自然收桿方式。


1.下桿如何開始啟動
○身體的扭轉達到上桿頂點位置後,以左肩啟動配合腰部轉動下桿。
○腰部扭轉到正前方時,右手寸剛好頂到腰部位置,此時右腳也同步向左腳靠朧。





2.下桿時手部與身體的連結動作
○下桿時手部動作完全為被動,手腕在右手寸頂到腰部前完全未改變手部動作與角度。
○下桿時曲腕的角度(90度)盡量延遲釋放。





 3.擊中球後手部自然送桿動作
○雙手臂自然伸直,帶動球桿瞬間擊中球,唯右腳必須順勢靠攏,左手臂緊貼身體,靠球桿重量通過,右手自然翻轉形成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動作。
○擊球後不要停止旋轉,直到身體朝著目標,右腳底部朝後方只依腳尖著地。
○球桿自然橫豎於後頸水平位置,直到球掉落地面才放下。




高爾夫基本姿勢圖片解說

高爾夫基本站姿(set up)
設定球位與基本揮桿準備姿勢
每位球友會依個人力量、角度、速度及使用習慣決定或設定球位,但以經驗談我仍希望球友們最好能依每種球桿的仰角來設定球位,比較合乎理論實際需要;接著揮桿準備姿勢,以個人最自然的站姿為宜。
一、目標的設定與彈道飛行線
二、前傾的角度和伸出手臂的方法
三、手與頭部的關係
四、設定站姿與腳尖方向
五、有關球位之最佳放置點
六、平衡與重心的分配與腳部配合
七、背脊與腳部之最佳彎曲角度


1.目標的設定與彈道飛行線的關係
○從球正後面1~2km處,先描繪出球飛行的路徑,並於地面30~60cm前方地面,找出記號確   認目標線。
○一般來說目標、球線及桿面都是成一條直線的。
○雙腳站立的平行線與目標線,就好比是火車鐵軌一樣,如沒有此方向感者,至寬闊球場擊球   時,無法感受正確方向感。





2.前傾的角度和手臂的距離
○先將身體保持筆直立正後,雙膝微彎,上身自然往前傾,頭與脊椎成一直線。

○手臂自然垂下,與身體保持一個拳頭的距離。





3.手與頭部的關係
○高球運動是靠旋轉身體將球擊出,脊椎是身體的中心,所以頭部就是圓周的中心點。
○由於握桿時左手在上右手在下,以正常情況瞄球時會右手比較接近球位。
○左右手同時伸直時,手的位置將不是在中心位置,反而是在左腳內側,造就出左肩比右肩高   出8度高度,形成完美的三角形狀。






4.設定站姿與腳尖方向
○右腳站姿應與目標成90度垂直線,左腳則可視個人柔軟度在可收桿範圍內即可。
○站姿的寬度約與肩同寬,且依球桿的長短適度放寬或縮小,一般木桿較寬一點。
○左右腳尖與飛球線保持平形與直角。

○年長或腰部不良者,可適度將腳尖張開良於轉腰





5.有關球位之最佳放置點
○一般球友先以7號鐵桿為中心點,鐵桿6、5、4、木桿每減少1號桿時往左移半顆球位置,直到一號桿時,放於剛好於左腳尖內側;鐵桿8、9、P則每減少1號桿時往右移半顆球位置即可。





6.平衡與重心的分配與腳部配合
○會暈船者,其平衡非常好,適於做高球或平衡木運動,非常適合轉身。
○左右腳站立之重量或磅數應一樣多,所以往下壓的力量會一致性。





7.背脊與腳部之最佳彎曲角度
○背脊椎一定要與頭成一直線,鐵桿可放於頭部做檢查。

○腳部之彎曲角度,不可太彎,造成沒有彈性。



如何自我檢視基本動作

如何自我檢視基本動作
每個人看到一個優雅流暢的揮桿動作,都會想要去模仿或學習比較一番,但如果沒有完美的揮桿節奏是無法事半功倍。在女人的世界裡,有句非常好的經典詞,『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』,其實高爾夫的天地裡也是一樣,如果每天能在看新聞報導時(約30分鐘),依下列動作自我練習,不用每天耗太多時間去往返練習場練習,初估每日30分鐘每分鐘68次,那就有180240次的轉身動作,比下場3654洞所發費的木.鐵桿總加還要多,在很短時間內就能有完美的基本動作產生!




     首先準備3隻球桿!(家有小孩請注意安全)



看電視新聞報導。



將一支球桿放置於胸前並抱緊。



第二支球桿放於右腳內側。



第三支球桿放於左腳外側。



上桿先將第一支球桿轉至第二支球桿觸並重疊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檢察重疊
※注意三點:眼睛看電視字幕、右膝蓋固定及第一支球桿和第二支球感必須平行



第一支球桿慢慢轉至第三支球桿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檢視重疊


每日30分鐘即可。

高球教學-初級基本

初級高爾夫擊球基本概念

壹、握桿法
握桿是高爾夫最重要的一門學問,因為雙手是連接球桿的支點,握住球桿如何能讓桿面與手背產生整體相互關係,也要視個人狀況而定。

一、左手握桿方式與位置
二、左手握桿部位與形狀
三、右手握桿順序
四、右手握桿方式
五、握桿之力道
六、握桿的種類

1.左手握桿方式與部位
○左手握桿應從拇指與小指頭能將球桿提起為原則。
○提起後順序將無名指、中指與食指慢慢握住形成聯結鎖。
○球桿的握把設計,應是愈尾端愈粗與手部構造型成對比,讓一般球友加諸小指頭上的力量造   成過度握桿。







2.左手握桿形狀與位置
○左手握住握把後,一般虎口(大拇指與食指形成)指向右肩膀。
○左手握桿後,從正上方可看清食指的指關節與中指的指關節,如果也能看到無名指的指關節   時,則表示已太強勢握桿了。
○左手正統握桿時,應手臂自然下垂,球桿與手臂靠手腕形成曲腕效果。
○左手與身體保持一個拳頭空間。






3.右手握桿順序
○首先應將大拇指與食指先形成勾環虎口。
○右手虎口放於球頭桿身前緣,再緩緩拉向握把,使左右手重疊,並依個人習性握桿。
○右手的虎口也指向右肩膀。






4.右手握桿方式
○右手的手掌心會指向目標。
○右手的大拇指與食指形成勾環虎口。
○感覺右手中指、無名指及小指三個手指握住握把;大拇指與食指請盡量不要使力。




5.握桿之力道
○握桿要看起來很牢固,但絕不會握得很緊。
○握桿後,輕微的晃動時,能感受到球桿頭的重量。
○幾乎初學球友都無法握得很柔軟,以經驗來說,握桿的力道,應像手中捉一隻麻雀時,不會   掐死它當然也不會讓它飛走時一樣輕柔的握住即可





6.握桿種類
○互鎖式臥桿法═一般手掌較小之球友,女生級小朋友使用較多,東方人最適用。
○重疊式握法═名將亨利巴頓所創,一般手較大之球友,男性球友較多人使用。
○棒球式握法═比照棒球用十根指頭握桿,手部力量較小者適用。

互鎖式臥桿法


 重疊式握法


棒球式握法

安全常識

高爾夫運動安全常識:
一.擊球前應先做柔軟操或暖身操,防止手臂,關結,足部受傷。
二.自己擊球或同組球友擊球,應站在後方且保持安全距離。
三.前組尚未離開安全距離範圍時,應聽從桿弟指揮。
四.遇雷雨時,不可懲強,先行躲入賣店或涼亭休息。
五.球落深(雜)草中請勿莽撞尋找,以免遭蛇咬或昆蟲螫傷。
六.球落深溝或山谷中,盡可能不找球;若必須找球時要注意地形陡峭防止滑倒受傷。
七.依球場規定與桿弟帶領,依續擊球不可跳洞。
八.球具內應攜帶雨傘、雨衣、防曬油與簡單醫療物品。
九.擊球前,先行卸下重要金飾、戒子……..等物品。
十.擊球前,不可噴香水、古龍水或較刺激的味道,以免引蜜蜂或其它動物。



人生就像高爾夫一樣,有高低起伏、有風有雨,也有平靜無波時;但就看您如何的去應對眼前的障礙,球道中遭遇的問題,從策略、管理、態度、責任與信任五項(SMART:Strategy、Managa、Attitude、Responsibility、Trust)加上個人的教養、耐力、口才、尊敬及專業融合成敏銳一詞(SMARP:Sophisticated、Honet、Articulate、Respectful、Professional),高爾夫領域裡的喜、怒、哀、樂何嘗在人生旅途中也會遭受一樣的意境,球友們共勉知!

高球禮儀規則

設在聖安卓的R&A組織了英國公開賽、大部分的業餘賽事及國際比洞賽,並與美國高爾夫協會合作共同管轄全世界的高爾夫運動、協力管理高爾夫規則、業餘身份的規則、裝備品標準規定及世界業餘選手排名;除美國及墨西哥以外,R&A的工作管轄權遍及全世界。

一.淺易高爾夫的禮儀

高爾夫是高尚的運動,進入高爾夫運動應注意下列禮儀:
1.打球前應依球場規定時間內預約,自己擊球的日期、時間及組數。
2.開球前30分鐘前到達球場辦理各項入場手續,以便有足夠時間熱身,且不影響其他人利。
3.高球運動是比較高尚紳士戶外運動,服裝不得穿著背心或奇裝異服。且不得口嚼檳榔。
4.梯台上,有人準備擊球或同組人在開球時,不可走動、說話或大聲喧嘩..等,開球前應聽從專業桿弟指示,保持適當安全距離在開球。
5.開球失誤或OB時應等全組發球完畢後,在依球場單行規則補球或至前方補球,不得開第二顆球練習。
6.球道中擊球應慎重,打完球時請快步前進。
7.球道中擊球所挖起的草皮,應隨手拾起並植回原處,請桿弟補沙。
8.球進沙坑時,應從離球最近處進入沙坑,擊完後順手整平沙坑。
9.球上果嶺時,行走腳步要抬高,球具(推桿)不可拖行,以免造成刮痕,影響推桿。
10.果嶺上推完應立即離開,不可滯留或練習推桿。
11.十八洞結束時,應清點並確認球具數量,進入會館時應先行清理鞋子,並依規定付費.………等,依球具單憑證
領球具離開。
12.果嶺上不可隨意走動,影響他人推桿,尤其不可踩別人推桿線



高爾夫運動的必要裝備:

高爾夫的服裝
1.下場擊球需穿著釘鞋,釘鞋有硬釘及軟釘兩種。
2.上衣以舒適大方為原則,需有衣領,不可著圓領衣或T恤。小姐女士應穿著有袖上衣。
3.長褲以寬鬆舒適為原則,勿著牛仔褲,若穿短褲應穿及膝且褲管寬鬆之短褲。
4.頭戴球帽及手上戴手套。

打球應帶之用品

1.雨傘是為防止打球時遇到雨而準備,由於在烈日下打球容易晒傷,一般高爾夫雨傘都可防紫外線,因此也常用於遮陰,另帶防晒油以晒傷。
2雨衣也是為防打球時遇到下雨而準備,但冬季遇寒風天氣變
冷時,也可用於防風保暖。



檢易高爾夫規則

1.梯台上:
A.必須在座標(梯碼克)二支球桿範圍內開球,超過此範圍罰二桿。
B.準備發球時,受外力或不小心球桿頭碰到,球掉落地面時,不罰桿;
但若揮桿時落空,則依規定算桿數。
C.依球場規定男業餘球員應在白色梯碼克處發球,女業餘球員在紅色
梯碼克處發球,職業球員在籃色發球台開球。
D.不可詢問他人使用幾號球桿,否則罰二桿。

2.球道中:

A.從梯台開出的球算是比賽球,不可用手或球具潑動球,否則罰一桿, 且擊出的球碰到自己身體、物品或自己桿弟罰二桿。
B.飛球直接埋入土裡、待修護地區或施工中路面、柏油路或積水處不
罰,球落於樹根或樹上無法打時,可依規定罰一桿拋球。

3.沙坑中:

A.球桿觸碰到沙坑內的沙罰二桿,試揮也一樣。
B.沙坑內樹葉、石子、果毬或空罐等擊球前不可撿拾,否則罰二桿。

4.果嶺上:

A.未標示球位(沒有碼克),將球撿起罰一桿。球還要放回原位,否則依規則比桿賽罰二桿嚴重者取消比賽資格;比洞賽時該洞認輸。
B.用手或推桿試草紋罰二桿。

5.其他:

A.界外球為OB,加罰一桿,以樁之內緣為界。
B.攜帶超過14支球具以上時,每洞罰二桿,但十八洞最多罰四桿。
C.計分表上記得核對每洞桿數後再簽名。



高爾夫球具

1.高爾夫球桿有木桿、鐵桿、推桿、挖起桿及特殊桿等,球員一次只能帶十四支以內之球桿,裝在一個球袋內以便攜帶。木桿的桿頭早先是用木頭製成,故稱木桿,現今木桿桿頭已多為金屬製成,甚至已有鈦金屬木桿。

2.鐵桿的桿頭為鐵製,因桿面的角度與球桿長短不同可打出不同距離,一般分為長、中、短三種。推桿則用在果嶺上擊球入洞時用。挖起桿為近距離內需將球打上果嶺或要越過障礙時使用的球桿(劈起桿PW),另沙坑桿為從沙坑中將球救出時用的球桿(沙坑桿SW)。


3.高爾夫球為圓形,重量不超過1.62盎司,直徑不小於1.68吋,表面有380至420個凹洞,由於球面凹洞產生的空氣逆回轉作用,能使球更遠更穩定。

沿革

高爾夫運動:
認識高爾夫球場
一般十八洞的球場,是由四個短洞,四個長洞以及十個中洞所構成,標準桿為七十二桿,然而.若有地形特殊和土地面積大小等因素的差異,其標準桿亦可介於七十二桿加減三桿之間。易言之,十八洞標準桿在六十九至七十五桿之間皆可被接受,而短、中、長洞的距離規定如下:
1.短洞一標準桿三桿(Par3),長度在250碼以下。
2.中洞一標準桿四桿(Par4),長度在251至470碼之間。
3.長洞一標準桿五桿(Par5),長度在471碼以上。

高爾夫球場每一洞由發球台、球道、果嶺及粗草區、障礙區組成。
1.發球台(t.ground),係指每一洞的發球處,上面設有兩個發球標誌,在標誌連線後兩支球桿距離的長方形範圍內就是發球區,發球時不可超出此區域。發球標誌在國內一般職業球員為藍色,在國外也有黑色或金色,一般男球員為白色,一般女球員為紅色。
2.球道(fairway),係指發球台至果嶺間的平坦草地。
3.果嶺(green),係指為推桿而特別保養平順草地,上有直徑四又四分之一吋(108mm),深四吋的球洞,以利球落入洞中,球洞上插有旗桿。高爾夫球場除每一球洞的發球台,球道及果嶺外,球道兩側外面保留較長的草的區域,叫做粗草區,球道與粗草區均為果嶺通道的一部分。
4.另外為了增加打球困難度,還設有障礙區,如沙坑、水塘、溪流…….等。

運動概況

高爾夫運動概況:
高爾夫運動起源於何處?英國?荷蘭?德國?抑或中國?現今已難考證。高球名將荷根就歷史演進觀點提出他的見解,他認為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先後出現具有 “高爾夫” 雛形的運動,如是硬要將此榮耀歸諸某一個國家或一個族群,相信其他人未必信服。傳說中,高爾夫是由牧羊人為打發漫長放牧時間,用棍子揮打石頭嬉戲演變而來。而人類文化有關高爾夫活動的紀錄資料,最古老的文字記載年代為西元一四五七年蘇格蘭國會記錄中的文獻。

我國古代雖有類似今日高爾夫之「捶丸」遊戲,但實質上仍有相當多不同處,因此不能自認為是高爾夫最早起源國,中國首座高爾夫球場是英國人於十九世紀末所建造,二次世界大戰前中國已有九座高爾夫球場,但一九四九年共產中國成立後即全數被毀,直到一九八四年;廣東省才再度出現中國第一座高爾夫球場中山溫泉高爾夫俱樂部。至於台灣早在一九一四年日本人即在台北縣淡水鎮造了三個球場,也就是現在「台灣高爾夫俱樂部球場」的前身,至今已有八十餘年歷史,是台灣最古老的首座高爾夫球場。政府遷台後由於致力於經濟發展,帶動喜歡高爾運動人口快速增加,至今國內己完成球場約六十座,高爾夫運動人口約百萬人.運動成績上也有相當不的水準,在各種國際比賽中常有優異表現為國爭光。

高球入門

高爾夫球入門指引
高爾夫” 乃英文 “GOLF” 一詞譯音而來,它的四個字母引伸成四個英文單字Green、Oxygen、Light、和Friendship的字首拼組而成。G代表Green綠色(大自然),O代表Oxygen氧氣,L代表Light光線(陽光),F代表Friendship友誼(以球會友),此種綠意盎然,遠離塵囂,接近大自然新鮮空氣,陽光普照且充滿人際間友誼交流機會的運動,對於現代人類追求健康,融合疏離感,陶冶心胸,有其奧妙的正面價值。經常從事高爾夫運動不但能獲得身心健康,增進朋友情誼,對人生價值的體悟與生活的經營也必愈來愈臻圓融。

人生就像高爾夫一樣,有高低起伏、有風有雨,也有平靜無波時;但就看您如何的去應對眼前的障礙,球道中遭遇的問題,從策略、管理、態度、責任與信任五項(SMART:Strategy、Managa、Attitude、Responsibility、Trust)加上個人的教養、耐力、口才、尊敬及專業融合成敏銳一詞(SMARP:Sophisticated、Honet、Articulate、Respectful、Professional),內在的聰明與外在的敏銳,是打好高爾夫最重要的課提,所以高爾夫領域裡的喜、怒、哀、樂何嘗在人生旅途中也會遭受一樣的意境,球友們共勉知!





高球活動操

高球活動操
查看各單項運動都有屬於自己統一的熱身活動操,好讓選手們下場前把各關節、肌肉或經脈疏通,把最好的體能表現出來;但高爾夫至目前都無相關統一的暖身操報導,在受過傷害之後才回過頭來,找尋名醫療傷,非常的浪費醫療資源與時間。

高爾夫因為比較緩和的運動,根據球友一般所受傷的部位區分為:手寸手軸肩.頸肌肉脊椎腰部腳踝膝蓋四部份


既然找出受傷部位後,建議尋下列簡易活動操去執行,期許快快樂樂擊球,建健康康的回家。



一.       頸部伸展與環繞
二.       肩部伸展與環繞
三.       脊椎伸展與前傾
四.       雙臂伸展與扭轉
五.       腰部環繞與轉身
六.       膝部環繞與半蹲
七.       手腕腳踝同環繞
八.       弓箭拉腿換左右
九.       側下壓弓箭伸展
十.       誇步擴胸深呼吸



如果您也有更好的暖身操或球桿操時,也請不另指教提供球友參卓,謝謝。